【兒癌專欄】職人精神

文/ 洪君儀 醫師 代表
臺北榮總 兒童醫學部血液腫瘤科 暨 骨骼肌肉系統腫瘤治療及研究團隊

  「職人」一詞來自日本,指擁有一技之長,對所從事領域充滿熱情且勤於磨鍊的手工藝者。在電視看到日本職人做的一把小鋸子,原本在日本滯銷,然而外銷到義大利,竟成為義大利修理價值千萬的小提琴名琴專家的指定用物。年邁的日本職人知道自己手做的小物竟能發揮如此重要的功用,感動之餘,熱淚盈眶。

  癌症的治療十分複雜,無法單兵作戰,需要團隊合作。然而要建立一組多個專家的癌症團隊,實在困難。治療癌症的醫師們,養成十分漫長,醫生也會老死,這樣的團隊若無接班計劃,就像老師傅凋零,找不到願意吃苦的傳人,技藝終究會失傳。團隊中少了任一個領域的專家,就像機器少了一顆螺絲釘,無法運作。以治療骨癌的靈魂人物-- 骨科醫師為例,這樣的醫師需要經年累月的手術經驗淬鍊,方能成為真正的專家。然而年輕的骨科醫師無法取得病患信賴,必須依附在師長羽翼下,吃苦耐勞,一點一滴的學習,方能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專科醫師。但是挑戰不只如此,所謂「專家」並非自己認定而已,要得到病患與其他醫師同儕的認同,實非易事。往往必須沉潛多年,累積一個一個的病患,追蹤病患治療結果,將治療結果整理與統計後,於醫學會報告並接受其他醫師挑戰批評,檢討後撰寫成論文,投稿至醫學期刊。這樣耗費心血的論文,尚需經過世界其他專家的認同,方能接受發表。要達到這種國際化的境界,必備的條件就是恆心與毅力,數十年的堅守崗位,就像那位用汗與淚做出一把世界級小鋸子的日本職人。

  今年兒童癌症研究群的治療方針中,修訂了骨癌的治療建議。治療對象包括新診斷的骨肉瘤、依汶氏肉瘤、復發之骨癌等。這些治療建議,是基於臺北榮總骨骼肌肉系統腫瘤治療及研究團隊十多年的經驗,且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於國際的醫學期刊,方能獲得兒童癌症研究群的採用。我們就像流淚的日本職人般,希望這種生於臺灣的研究結果(小鋸子),能夠讓台灣其他所有的血液腫瘤科醫師(義大利小提琴專家) 使用,並持續累積本土經驗,檢討改進,發揚光大,造福所有的骨癌病患(千萬名琴)。醫師職人們最高興的時刻,就是病患回診時,好好的活著,與我們閒話家常。我們想對大家說,其實這就是對醫師們最大的回報,不用送禮物喔!

(本文刊載於2017年9月第137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