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母親節手作活動 - 當我們黏在一起

母親節手作活動-當我們黏在一起

文/社工 潘怡婷

在母親節的前夕,高雄辦公室安排一場親子手作課程,在這裡每一位孩子可以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本次活動準備了麵粉、鹽巴、水彩…等,讓家長與孩子們依照比例協力製作活動素材,從擀麵糰至揉麵團,每一位家長與孩子們極為專注觀察麵團的變化,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製作麵團時,似乎遇到了小阻礙,啊!原來是水分加過量,進而在進行塑型時不易製作,在活動的過程中觀察有部分的孩子們沒有揉麵團的經驗,也害怕麵團黏在手上,但卻沒有因此受挫放棄,反之和爸爸、媽媽們討論著如何順利將麵團揉均勻,可做為覆蓋親子手印的筋度,終於到了上色的步驟,孩子們紛紛塗上喜歡的色彩,有粉紅色、蘋果綠、藍色、黃色、彩色…等。

1

 

 

 

 

 

 

 

1

 

 

 

 

 

 

 

色彩心理專家表示:孩子喜歡的顏色就像他的「心靈鏡子」,孩子對顏色的偏好,是孩子內心性格最好的呈現,能反映出一個孩子的性格特徵,於是各種顏色出現了在孩子的作品,最簡單的素材添加了爸爸、媽媽、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員的手掌印,意義更加不同。

活動過程中有一位可愛的小女孩佩佩,跟我分享她的創作心得,說道手拓作品上有媽媽跟我,還有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和成群的花園,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樣貌,此時佩佩的媽媽在一旁補充,佩佩多年前確診兒童癌症後,治療的過程中性格轉變極大,因為治療的過程中需定期施打化學藥物,長時間下來只見佩佩漸漸不願與他人互動,幸好在治療的過程中醫院有安排藝術治療之課程,提供這一群孩子們抒發的管道,佩佩也從繪畫中找到了目標與學習興趣,幾年後,佩佩結束了療程,也順利返回學校繼續學習,唯一不變的是喜歡上繪畫的興趣,媽媽也因此鼓勵佩佩,利用課餘的時間到外學習繪畫技巧,讓佩佩的學習場域延伸至其他不同之領域。

1

 

 

 

 

 

 

 

1

 

 

 

 

 

 

 


1

 

 

 

 

 

 

 

 

在這一次的活動場中,從中觀察到家長願意讓孩子多元嘗試的機會,或許在過程中因種種因素失敗了,只要持續堅持不放棄,定能找到合適且因應的好方法。活動結束後,孩子們拿著自己與家人協力合作的完成品,開心的分享製作過程中的樂趣,並期待開心著下一次還要參加高雄辦公室的手作活動,家長與孩子們臉上掛滿著滿滿的笑容,最後要感謝此次活動帶領者柯柯老師,零距離教學及獨樹一格的互動方式,讓參與的家長及孩子們留下深刻且美好的記憶。

(本文刊載於2021年6月第152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