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109 年度兒童癌症護理研討會

■ 文/ 個管師 吳璧如
社工師 林翔

  兒童癌症基金會成立至今已經38 年,除了提供超過15,000 名兒癌家庭的服務及陪伴外,也感念諸多第一線的臨床專業人員不間斷的守候及照護。兒童癌症基金會為凝聚臨床專業人員之共識,亦舉辦相關之研討會與教育訓練,如顧問醫師會議、顧問社工師座談會等。由於近年來兒童癌症之治療有新的突破與發展,今年9 月5 日(週六) 由兒童癌症基金會與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護理部共同舉辦了兒童癌症護理研討會,會中邀請專家、醫師提供即時的兒童癌症相關新知,並藉由臨床照護經驗的分享,以了解兒癌病童及其家庭獨特需求之照護,目的是期待能提升兒科血液腫瘤護理人員的照護品質,增強護理臨床工作與教學之成就感及肯定自我價值。

  研討會除了邀請醫院兒科護理人員參與外,本次首度邀請大專院校護理科系的護理教師們前來共襄盛舉,將目前最新的兒童癌症治療及照護方式分享給他們,期待老師們能將此新知傳授給學生,藉此種下對癌症病童愛的種子。

  一整天的研討會中,涵蓋了諸多不同的面向,上半場「兒癌醫療新知」邀請了楊永立醫師、張裕享醫師、盧孟佑醫師以及曾嫦嫦臨床心理師進行授課分享,楊永立醫師介紹「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新趨勢」、張裕享醫師主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復發病童的新希望CAR-T 免疫細胞療法」、盧孟佑醫師授課「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與免疫療法」,讓現場第一線的護理人員們,能與時俱進更新常見兒童癌症的醫療新知,也因專業知識的提升進而提供更合適的照護。

  而上午的最後一堂為曾嫦嫦臨床心理師講授「陪伴及幫助癌症病童面對發展、學習及適應上的問題」。深入淺出地透過心理學的專業知識,結合臨床實務的豐富經驗讓聽眾更了解癌症兒童的心理照護。更體會到在癌症病人之前,這些孩子亦為發展中的兒童青少年。不管是皮亞傑(Piaget) 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青少年自我認同的四種狀態還是艾瑞克森(Erikson)的八個發展階段,都再再顯示了兒童癌症有別於成年人,孩童不同階段所具備的心智年齡及發展階段,都需要審慎地對待,孩子對於疾病的認識以及對自我的認知,也會隨年齡的發展而有所不同。經過中午休息,下午的課程緊鑼密鼓地展開。「兒童友善醫療」為近幾年時常被提及的議題,在照顧兒童生理健康的同時,也照顧兒童家庭的情緒及心理,並協助兒童適應醫院環境,讓醫院不再是令孩子畏懼恐懼的白色巨塔。亦或是以桌遊方式建立病童的感染預防認知、跨團隊領域的醫療照護乃至於AI(人工智慧)友善運用。日新月異的科技或是各種衛教照護模式,都建立在以兒童為本的思考,也是以人為本的理念。

  隨後是兒童安寧照護的經驗分享。數名小天使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所有人紛紛潸然淚下。是完成了旅途盡頭的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亦或是圓夢後的自我實現。他人的陪伴讓人感到雋永的點滴般永留心頭,小勇士的生命也讓人看到了,即使面對生命有限的終點,仍然能奮力地揮灑屬於自身璀璨的光彩。小天使家長的分享,是心疼但又充滿真切的暖流。「真的很謝謝所有的你們,你們都是白衣天使」一遍又一遍的訴說著從罹病到末期一路陪伴著的護理人員,就像是被感染了的氛圍,觸動了每一個照顧
者的溫柔,也讓人想起了陪伴癌童至今的初衷及理念。最後壓軸屬「兒癌護理師的成長經驗」,數名畢業數年的護理師,訴說著當
初滿頭熱血進入護理界,經歷諸多職涯的挑戰及困難。然而最讓人感動的不是面對挑戰本身,而是在堅持過後仍能不忘當初踏入護理界的本心。也許是病童的微笑、家屬的感謝及自身的成就感,都促使著這些年輕的熱血繼續懷抱著理想前進,也將這份感動及專業不斷傳承下去。

  兒童癌症基金會自民國71 年成立至今已超過38 個年頭,兒童癌症除了第一線醫療人員默默付出的照護,也需要更多社會大眾每一個人的支持與陪伴。而專業人員的持續進修及訓練,也是對守護癌童多年來不變的堅持與理念。

1

 

 

 

 

 

 

 

 

 

(本文刊載於2020年12月第150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