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愛的手作 ~ 香包慶端午 愛的手作 ~ 端午香包樂

■ 文/ 台中辦公室社工 鍾湘怡

  冠狀病毒疫情終於趨緩,隨著醫院探訪逐漸開放,為了讓治療中的孩子增添病房中的樂趣及降低治療的辛苦感,兒癌基金會和中山醫院一同合作舉行「就愛做香包」病房親子同樂活動。

  對成人來說看似容易的香包縫製動作,對發展中的孩子卻是一個非常好的手眼協調及專注力練習。孩子們必須先將裁剪好的不織布形狀上的洞孔對齊,然後要思考從哪裡開始縫製,才能夠在即將完成時,塞入棉花及天然精油製成的香皂塊,以及將金黃色的中國結繩(金絲帶小勇士)縫入可以配掛在脖子上。外觀縫製完成後,孩子還需要將其它的配件黏貼在香包的正面,凸顯出自己所製作的香包是甚麼樣的動物。

  孩子們在製作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的困難, 因為腦瘤壓迫視神經,導致視力變弱,孩子必須將香包放在距離眼睛不到5 公分的地方,才能夠看見洞孔及安全針線,努力的將香包縫製完成;又孩子的左手打針,手掌及部分手指被膠帶纏住不好施力,所以必須很努
力的運用手指抓住香包,來幫助自己的右手縫製完成等等。儘管如此,每個孩子沒有因為當下的困難而放棄製作,反而會自己主動去護理站借彩色筆,希望為自己製作的動物香包加上可愛的粉嫩腮紅。

  生病是孩子們非常不喜歡的事,治療的過程中也會剝奪了孩子充分玩樂、學習的時間,甚至因為非預期的長時間治療,讓孩子失去了自我的掌控感。因此,「就愛做香包」活動的開始,就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想要做的動物,然後透過縫製過程中的跨越困難,到最後完成自己所想像的作品及增添的創意,讓孩子除了享受玩樂之外,也能透過芳香使其心情愉快,並增進孩子的自我控制感,讓治療的過程不再只有藥物陪伴,還有親人及社工們的關心及陪伴

愛的手作 ~ 端午香包樂

■ 文/ 高雄辦公室社工師 王奕晴

香包小知識

為什麼端午節要配戴香包?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後就是天氣溼熱的夏天,蛇、蠍子、蜈蚣、壁虎和蜘蛛等五毒開始頻繁活動,病菌和蚊蟲也增多了,容易傳染疾病,古人就從自然環境中,找出可以驅邪避毒的礦石和藥草,所以端午節時大人會喝點雄黃酒,小孩子就配戴香包,過去人們會在香包裡塞進艾草、檀香等藥草,用來辟邪和驅蟲,希望能保護小朋友。(摘自親子天下Youtube 頻道)

  在端午節前夕,基金會高雄辦公室開始了一場香包手作課程。先透過香包小知識,讓孩子能夠對於香包的緣由有初步的
認識,再著手進行製作。本次活動準備了不同種類的香包(穿洞香包、縫線香包)、不同香氣素材(精油、肥皂片、中藥粉),
讓家長和孩子可以針對自己的程度與喜好做選擇。

  一開始大部分孩子們都選擇了難度較高的縫線香包,在老師的協助與帶領下,從基本的穿線、打結開始,到縫線技巧的教學,孩子們都很認真地嘗試,過程中因為手縫需要較精細的動作協調,對孩子來說有些困難,嘗試過後發現仍有難度,故有幾位孩子轉為製作較為簡單的穿洞香包,而家長們在一開始其實有預期到縫線香包對孩子來說可能較有困難,但第一時間並沒有阻止孩子嘗試,而是讓孩子有了拿針線的經驗,即便是受到了挫折,也是一種嘗試與學習。孩子更換了穿洞香包後,相對較為上手,並且也發揮創意,為香包畫龍點睛,設計出獨一無二的香包樣式。

  另一位孩子則是堅持完成縫線香包,老師也在旁慢慢的教導,過程中雖然不是很容易,但孩子仍是堅持完成,架式十足,一
針一線的縫紉著,孩子話不多,過程中雖然有差點驚險刺到手或是打結的狀況,但也在老師的協助下一一克服的困難,完成了縫線
香包。

  活動結束後,孩子也點著自己香包,說著:「這個是給媽媽的,這個是給爸爸的」,並且非常開心的和自己完成的香包合影。「我下次還要再來玩!」、「下次找多一點人一起來玩!」孩子們說著,臉上漾著燦爛的笑容,身上戴著香包,心滿意足的回家。

(本文刊載於2020年9月第149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