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癌專欄】兒童癌症患童因應新冠病毒 (COVID19) 疫情的建議

■ 文/ 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感染科主治醫師 部定助理教授 黃芳亮

前言

  年初以來,新冠病毒(COVID-19) 疫情來勢汹汹,其高傳染性與危及生命的嚴重性,打亂了所有人的行為活動與生活常規。
而醫院本身可能為感染病原高度群聚地方,所以民眾的就醫型態也深受影響,尤其是需緊急或密切就醫的患者。根據現有的醫學資
料顯示,免疫力低損與慢性疾病患者有較高的危險性,較易呼吸衰竭而需重症加護照護。正於治療或仍須追蹤的兒童癌症患童,
本身因疾病治療的關係需較密集的到院就醫,又為免疫力低損與慢性疾病高危險性族群,所以家長在照顧上須較患其他疾病的孩
童更費心,於此就兒童癌症患童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文獻做資料整理,提供家長參考。

兒童會不會被新冠病毒感染?

  整體而言,在這波疫情中兒童確實受到的威脅性較低,依全球感染個案統計,小於18 歲的族群得到感染的比率約1.7-2.2%。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研究2143 例新冠肺炎兒童個案,日前刊登於美國兒科醫學會雜誌Pediatrics 指出,兒童與成人一樣容易受到新
冠肺炎感染,但症狀比成人輕,感染到新冠肺炎的兒童中有5.9% 是重症患者,而成人則有18.5% 為重症患者。該文獻指出,會有
較少重症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兒童相較於成年人,暴露於新冠病毒的機會較少,或對新冠病毒的敏感性較低,因此產生與成年人不
同的免疫反應機制。台灣至今累計五名12歲以下兒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其中四名發燒,一人無症狀。張上淳醫師表示,台灣經
驗與國際研究與臨床經驗相符合,兒童重症較少。結論為新冠病毒感染是不分年紀,任何年齡的孩童皆可能有機會感染此病毒。

免疫力低下兒童(如癌症病童)的新冠病毒感染?

  流行病學顯示,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如糖尿病、心臟病、癌症或器官移植者,其免疫系統本就承受很大的壓力,往往
更容易受到此類疫情的影響,造成重症危急的病況。英國雷丁大學病毒學教授瓊斯解釋說,冠狀病毒的感染容易影響免疫系統虛弱
的人,因為他們健康狀況已經不佳或生命垂危。在中國武漢金銀潭醫院的研究發現也是如此,大約一半的感染者患有潛在的慢性疾病。兒癌患者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報告個案至今並不多,中國大陸報導過一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孩童,接受化療中性球低下期間,感染到新冠病毒造成重症需加護病房照護。義大利報導五位兒癌患童感染的臨床表現,二位症狀較嚴重須住院治療。依免疫力低下兒童感染其他病原,和罹患慢性疾病成人感染新冠病毒的臨床經驗推論,兒癌患者若感染新冠病毒,嚴重度勢必較一般孩童高。

癌症病童如何避免新冠病毒感染?

  由於美國疫情嚴峻,美國疾病管制局(CDC) 與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有對癌症病人與病童,提供預防新冠病毒感
染的措施,包括隨時注意體溫上升的情況、勤洗雙手減少污染、減少觸摸口鼻眼黏膜處、熟悉與注意任何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表
現、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保持社交距離。除此之外,台灣沒有嚴格限制外出與有適量的口罩供應,所以於台灣要再加避免去人群
擁擠地區,與外出時包括到醫院就醫要仔細戴好口罩。由於新冠病毒是透過飛沫與接觸感染,預防的方式孩童與成人是相同的,但
兒童無法自行行為控制減少觸摸口鼻,所以孩童更需大人的注意與幫忙,不要因大人的疏忽而致兒童暴露於感染風險。

  兒童癌症整體治癒率高,且大部分兒癌患童須密集的化療療程,The Lancet Oncology期刊表示不建議兒童因疫情而延遲化療療程,所以更應注意任何可能的感染風險而加以防範。至今台灣未有明確的社區感染,防疫措施嚴謹,建議兒癌患童仍應依療程就醫
治療。
  兒童血癌期刊(Pediatr Blood Cancer.2020; e28327) 指出,現今尚未有對兒癌患童避免新冠病毒感染的詳細指引,但仍有些準
則可以提供建議。包括兒癌患童住院前需仔細的詢問可能新冠病毒接觸史,兒癌患童住院治療時盡量與一般住院病童區隔,減少陪
探病的家屬接觸,若醫院規模可行,空出新冠病毒乾淨區提供兒癌患童住院治療,兒癌患童有任何關於新冠病毒症狀發生時,需仔
細評估與做好飛沫接觸隔離,醫護人員需著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來照顧此些患童。希望兒癌患童於就醫時能得到最佳的防護,避免
感染的威脅。

結論

  兒童在此新冠病毒的疫情雖非主要的被感染族群,但仍可能會受到病毒感染。兒癌患童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孩童,因疾病的治療
需要到院就醫,也增加了外出到醫院被感染的風險,一旦感染,嚴重度也較一般孩童嚴重。所以在照顧這一群病童時,不論孩童本
身,還是家長、醫護人員皆須盡更多的心力,以確保他們盡量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新冠肺炎教會我的事

■ 文/ 成大醫院兒科血液腫瘤科專科護理師 蔡佳吟

  自2020 年1 月起新冠病毒逐漸的籠罩全國,讓人們陷入恐慌,不但影響人的健康、經濟、社交、…。為何可怕? 因為症狀沒有獨特性,發燒、咳嗽、流鼻水…這是非常稀鬆平常的症狀,感冒或過敏也都會出現的症狀,且陸續出現無法預測的症狀,如嗅覺異常,甚至無症狀得病,截至目前無法完整的解釋著個病毒的原因及症狀,這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人與人之間出現的猜忌,因為無根據的傳言而引發衛生紙及民生用品搶購…因疫情引起的亂象四起。

  過年前就到處買不到口罩令人不知所措,從來沒有想過會買不到口罩這件事,以前是有感冒咳嗽才會自主戴口罩,現在則是需隨時隨地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口罩已經變成每日必備用品,這時候想到我們的兒癌病童及家屬怎麼辦? 口罩是非常重要的護身符,一天不只用一個,有囤貨的,鬆了一口氣,但即將見底的將如何是好?幸好,兒癌基金會在克難時期有提供抗癌小勇士的口罩發放窗口以應急,且在政府規劃之下,目前口罩量逐漸的穩定供應。

然而疫情遙遙無期,兒癌病童面臨這樣環境戰戰競競的,某一天,赫然發現,自己在擔心甚麼呢? 平常我們就衛教每一位小勇士及家人,勤洗手戴口罩,勿吃生食,哇! 平常都做得很好了,比起任何人,他們更早做好保護自己的準備,面對現在的疫情剛剛好而已,不怕不怕,我們只要維持自己的日常,醫院開始限制訪客及陪伴者,管制出入口,雖然造成就醫上的不便利,但也是守護就醫民眾有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也很幸運身處在台灣,全球防疫做得最好的國家,面對這看似天災的疫情,我們能做的就是勿因來路不明的資訊
感到恐慌,每天關心疫情現況及根據政府發布須注意的訊息,保持著平常心應對,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兒癌基金會網頁有提供兒癌衛教手冊- 癌症病童化學治療照護(精緻改版),我們只要繼續照著裡面如何預防感染的衛教,並因應政府措施,統整幾個重點提醒我們抗癌小勇士及家人甚至所有民眾:

1. 勤洗手( 用肥皂或洗手乳,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戴口罩

2. 勿生食,吃熟食,注意衛生保持良好習慣

3. 勿到人潮多或不通風的地方,從戶外返回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

4. 注意社交距離

5.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口罩全程配戴

6. 有發燒、身體不適症狀需盡快就醫

  疫情如此,讓人們逐漸從戶外活動移至自家室內活動,雖然活動受限,卻對於現今社會生活步調快速緊繃的時代,正好停下腳步,與家人增加相聚的時光,找出適合全家人的活動,生活作息規律,以提升防護能力,願大家一起安全的度這個疫情,共勉之。

(本文刊載於2020年6月第148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