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癌專欄】我和我的人工血管

■ 文/ 高雄長庚兒童血液腫瘤專科護理師 蔡嘉慧

人工血管的重要性

  當孩子被診斷癌症的那刻起,即必須面對一連串的檢查及治療,父母親擔憂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疾病的預後及症狀困擾,更擔心是否可以承受治療過程帶來的不適,殲滅癌細胞須藉由化學藥物進行治療,然而化學藥物需經由血管注入,長期化學治療易造成血管脆弱及硬化,且因兒童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對醫療處置配合度低,反覆的打針及抽血讓孩子心生恐懼,害怕或拒絕侵入性檢查及治療,讓其身心遭受不安,影響照護品質及成效。在漫長的治療期間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中心靜脈導管的留置是必要的。
  Port-A, 俗稱人工血管, 它是孩子長期接受化學治療期間最常見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也是治療期間不可或缺的靜脈通道。不僅僅可以幫助孩子在接受各項輸液治療、抽血及給予化學藥物,尤其是起皰性化學藥物治療, 例如:Vincristine( 安可平)、Epirubicin( 小紅莓)、Doxorubicin(小紅莓) 及Mitoxantrone(小藍莓) 等,避免藥物外滲時所造成的嚴重傷害,是非常有用的裝置。

降低孩子的恐懼

  於臨床中總是聽到許多孩子的淒厲及令人垂憐的哭聲,或是常常看到、聽到孩子對護理師阿姨討價還價:「阿姨,我可不可以不要打Port」、「媽媽,我剛剛好像聽到阿姨說要打針,可以不要嗎?」此情景於兒癌病房裡總是不斷的上演,其實不管打周邊血管或Port,打針這件事對孩子而言,心中總存在著莫名的恐懼。護理師阿姨使出法寶,總是耐心的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再開始打針,於進行施打導管前會以角色扮演或Port-A 娃娃作流程的解釋,導管施放進行中也藉由轉移注意力,例如:讓孩子聆聽他最愛的音樂、觀看孩子最愛看的影片,並給予打針後的獎勵,扭扭蛋、貼紙等,護理師也試圖找出孩子害怕打針的原因,來幫助孩子降低打針的恐懼。

如何照顧好自己的人工血管

  在孩子接受化學治療期間好好維護人工血管的功能是重要的,但難免還是會遇到人工血管血流感染、管路阻塞、斷掉、滲漏、或移位、port 周圍皮膚炎症反應及化學藥物外滲等問題,導致人工血管需提早移除而延後孩子後續的療程治療,不管是孩子、家屬和醫護人員最不想遇到的問題。
  所以人工血管的照護應該從置入導管前開始,醫護人員除了遵守無菌原則外,保持導管的暢通定期沖洗、隨時觀察人工血管合併症產生、即時處理避免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衛教家屬人工血管相關的照護及不適之症狀應立即就醫(可參考各醫院製作的衛教單張或參考兒癌基金會出版的衛教手冊:「如何照顧你的靜脈管路」),期望孩子的人工血管能陪伴孩子順利完成治療,於漫長的抗癌道路上擁有優質的照護品質。

孩子畫中的人工血管:

1

 

 

 

 

 

 

 

 

 

2

 

 

 

 

 

 

 

 

 

 

 

 

 

 

 

 

 

(本文刊載於2020年3月第147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