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癌專欄】兒童腦瘤的全人照護醫療

■ 文 /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神經科 周怡君醫師

腦瘤是十大兒童癌症中第二名。本土研究估計台灣20歲以下的族群腦瘤發生率為每十萬次人約2.35位,以男生較多。研究顯示腦瘤,如髓母細胞瘤,幹細胞分裂時的基因隨機突變是整體罹癌主因,可謂『運氣不佳』造成。

腦瘤有甚麼症狀呢?

症狀取決於病童年齡、生長的位置及速度有關,較小的孩童常需大人悉心觀察,症狀大致區分為兩類:腦壓增高症狀與局部神經症狀。腦壓增高的症狀常見有頭痛(睡覺中痛到醒過來,或頭痛常在晨間發作)、經常嘔吐、複視等;局部神經症狀常見有半邊無力、半邊感覺異常、抽搐、步態不穩、吞嚥障礙、行動笨拙、夜尿等。經醫師詳加檢查,並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得以鑑定。

腦瘤要如何治療呢?

治療常需醫療團隊與家長密切合作,且需長時間追蹤診治。主要療程包含手術治療、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輔助療程包含症狀緩解治療、內分泌調節、與復健。

1.主要療程

(1)大多的腦瘤以手術治療為第一治療步驟,目標是可以儘量在病人安全考量下移除腫瘤,並可以獲得病理組織以提供日後總治療計畫方針。

(2)放射治療對有持續增生的腫瘤,將腫瘤細胞數量減至最低,以期達到痊癒的目標。新式直子放射治療的優勢,在於將放射線集中在腫瘤,對其他發育中腦部組織所接受的輻射劑量,較其他放射治療方式低,以減少治療後長期副作用。

(3)化學治療在某些腦瘤如生殖細胞瘤扮演愈漸重要的角色,目前以高劑量靜脈藥物注射,為最常使用之方式。口服化學藥物則用於傳統針劑無效時,進行緩和性治療。

2.輔助治療依病童個別狀況而定,常見有

(1)急性症狀緩解治療,例如靜脈注射降腦壓藥物與類固醇緩解腦水腫症狀。

(2)手術放置導水管來引流腦室的腦脊液達到急性或長期減低腦壓效果。

(3)依血液檢查結果調整鈉離子、水分及口服荷爾蒙補充劑。

(4)手術前、後須考慮治療性或預防性抗癲癇藥物治療。

(5)復健治療越早開始幫忙越大,尤其是肢體功能與生活技能方面,讓病童儘早恢復自我照顧能力,也會增加其成就感與自信心。以智能評估學習能力,可以提供適才適性而教之原則依據。

腦瘤治療後要注意什麼?

醫療團隊與家長密切合作下,常需回到醫院做腦部核磁共振造影追蹤,近年來醫療發展進步,兒童腦瘤的兩年存活率約高於為70%,五年存活率高於60%。成長過程儘量讓孩子依自己的能力學習,在家庭及社會扮演適當的角色。不斷培養孩子學習新知識與獨立照顧自我的能力,並培養樂觀生活態度,孩子與家長常保喜悅之心,迎接每一天的陽光。

(本文刊載於2018年12月142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