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癌專欄】失落的一角與喜樂學習的圓

■ 文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10EN 小兒科病房護理長 劉雅燕

  在每一個人的腦海裡,總會激盪著一些難以忘懷的影像;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會留下一些永不褪色的記憶。在兒癌病房工作歷程中,有著許多感觸極深的影像與記憶,一直在內心翻轉著。接觸罹患癌症的兒童,看著這些孩子戴著大大的口罩,遮掩了小小的臉龐,僅露出一對天真無邪的雙眼,在兒癌病房間不時地穿梭著。或許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亦不禁為這些孩子抱不平, 究竟是誰剝奪了他們精采的童年生活?為什麼他們不是在充滿歡樂、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卻是因為癌症這樣的一個病症,讓他們在小小的年紀裡,必需被迫面對著打針、吃藥、抽骨髓、戳後背上針...等,而且更要學習忍住悲傷、疼痛、 竭力的與病魔對抗著...。在兒癌病童在辛苦煎熬的治療過程中,默默陪伴著那些勇 敢且堅強的父母,他們用無盡的愛,不辭辛勞地細心呵護,不禁令人激起極大的感動。

  關懷連結的社會資源更令人為之感動,有如無縫接軌的床邊教學與關懷力量。基於教育機會均等之理念,為了讓兒癌病童因疾病接受治療,又免於學業中斷,享有受教的權力,民國68年起,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指定博愛國小與高雄醫學院附屬醫院合作試辦「床邊教學」,提供專業且友善的醫療環境及教育資源整合,讓在兒癌病房住院的病童,不因住院治療而影響學習,更具彈性的是,病童住院時 在醫院裡進行床邊教學,返家休養時老師則在家教導,打破學習必須在教室的觀 念,翻轉孩子的喜樂學習。

  每每看到病房的一角,病童與老師上 課的學習互動畫面,內心不禁激起極大的漣漪。想想病童在治療過程中,不畏身體的病痛,與醫護團隊溝通,調整配合治療時間,只為學習,老師亦是如此,不畏辛苦的穿梭在學校、醫院與家裡,只為指導, 感受到病童與其他孩子一樣的幸福學習成長,有如失落的一角找到喜樂學習的圓!

(本文刊載於基金會2017年12月第138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