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35 週年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 TPOG 的背景、現況、與展望

文 兒癌基金會資深顧問醫師、前林口長庚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 洪悠紀

 

TPOG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是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CCF (Childhood Cancer Foundation of R.O.C)架構下的一個醫師團體。 CCF1982 年成立後的首段工作目標包括兒癌發生率及盛行率之資料收集整合國內從事兒癌治療的醫護人員研擬一致性的兒癌病童治療方案等等(1982-1988)。兒童癌症是需要團隊治療的。那時代,台灣兒癌的治療才剛起步。多機構兒癌治療架構僅有由台北醫學院林守田教授主持的The Taiwan Children’s Cancer Study Group (TCLSG有十一家醫院醫師參與);旗下擬定並執行過兩個化療方案兒童ALL TCL821 (1981-1984)842(1984 - 1988)林國信教授CCF董事長(時任執行長),為了達成任務,1988年組成TPOG (Taiwan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在短時間內就TCL成員順利納入其中,組成了台灣兒童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團隊。當時組織內的醫師不到二十名。這些醫師除繼續從事自己醫院內的癌童醫療外參與CCF的工作培訓從事兒癌工作的護理師、協助CCF抗癌藥物的補助流程(當時尚無兒童健保)、兒癌衛教手冊的撰寫或校對等。最先制定的治療方案(protocol)是1988年推出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 881-A,B 及882-A,B (ALL是兒童最常見癌症)。隨後又分工制定其他兒童癌症的治療方案,使病童不論居住地為何,都能得到比較一致的治療。方案推出的年度分別是: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1990)、WT威爾姆氏腫瘤(1991)、NHL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992)、NB神經母細胞瘤(1993)組織球增生症和惡性骨肉瘤(1994)橫紋肌肉瘤(1995)。在每年例行年會上,主持該方案的醫師提出前年度治療的研究結果,即有關流行病學、臨床表徵及成果報告,並討論臨時議題。1995CCF又開辦兒癌研究教育推廣計畫〕;新受聘的顧問醫師們都是通過甄試的兒童血液腫瘤專科醫師。新血的注入使組織逐漸壯大。CCF又於1998設研究統計中心,將四位資料管理員收集的資料整合起來,以方便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的充分應用展現了TPOG的功能績效:確切瞭解癌童在台分佈情形、癌症存活率及治癒率,並經由文獻發表提昇國際知名度。隨著社會經濟醫療環境的變遷,每治療方案也適時更新修正許多次。以下是2000 年與2015年(十四年間隔)治療存活率的比較:ALL從5年存活率(OS)69% 進步到10年OS 79.4%;WT 由 5年OS 88.3%到 10年OS 92%;NHL由 5年OS 65%到 5年OS 87%;AML由 4年OS 51%到5年OS 58%;NB 由5年OS 42.4%到5年OS 61%。可見同屬兒童癌症,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預後:有的治療成績已與先進國家相距不遠,有的進步較慢,有待繼續的努力!

目前還有一些重要的或少見的腫瘤TPOG治療指引尚待完成。台灣土地小、人口少,每年僅有兒癌病患五百名。實體腫瘤的部分,治療團隊的整合更為重要(包括兒外科次專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等)。除腦瘤外,因個案稀少或/且散佈,整合不易,這是我們需要克服的難題。TPOG現有五十六位顧問醫師(皆屬於兒內科系),分佈於北部24名,桃竹7名,中部10名,南部(即濁水溪以南)14名,東部1名;分別在十六所醫療中心服務。

附言:服務癌症兒童的顧問醫師工作非常辛苦,但,兒癌治癒率的逐年提昇帶給我們鼓勵和動力。醫師、護理師、資管員、和社工人員的相互例行溝通,使台灣兒癌治療漸趨完整;TPOG團隊組織給本土同好切磋琢磨的機會,功不可破。另有名譽顧問醫師裴正康教授、陳鈴津教授的經驗指導,更難能可貴!基金會的基金係來自向社會賢達人士的募集和贊助。根據2015年的分析,TPOG分擔的費用約總補助金額的 8%。基金會任務得以順利進行,顧問醫師們的埋頭苦幹也算盡了一臂之力。兒童癌症基金會至今已邁入中年。我們感謝各界的參與

 

(本文刊載於本會2017年3月135期會訊)